据外媒报道,华为已经申请了一项通过激光来为手机实现“真无线充电”的新专利,预计可在未来两三代内的智能手机上得到应用。尽管这项技术需与安装在室内的无线充电模块配合使用,但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同时为多个拥有接收器的设备进行充电。
在华为的官方页面上,可以看到有多个设备同时充电的画面。华为表示,除了手机外,无线充电可以应用于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各种设备。同时,为了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发射端会支持检测激光路径中的眼睛,并及时切断激光发射以保护人或宠物。
Android Authority透露,进行激光充电的设备上需要安装特定的传感器。并解释道:“可以将接收器想象成类似于微型太阳能电池板的组件。”
实际上,激光充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12年7月,美国武器开发和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就成功研发了利用激光技术的无线充电系统,并在2013年完成了室外无人机充电测试。据了解,激光充电技术主要用于包括固定翼、多旋翼直升机在内的低速无人飞行器,在地面部分能源充足情况下,可实现飞机不间断飞行。
2015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曾经做过关于利用光线充电的原型,当时被称为AutoCharge。不同的是,当时利用的是将太阳光聚集成光束,然后通过充电器上的传感器锁定放在桌子上的手机,并且转化成电能为手机充电。由于光束较为集中,因此在整个充电效果上,理论上能达到插座充电的速度。
AutoCharge的核心思想是让用户将智能手机随手放在桌子,通过充电器的识别来判断设备的位置来充电,这个过程不需要用户的刻意放置。当充电完成,充电器能够通过传感器识别出手机电池已满,并自动关闭光束充电开关,有点类似于苹果随放随冲的无线充电标准。
在2016年,俄罗斯一家名叫“能源”的火箭航天公司做了一项特别的实验,他们利用激光为1.5公里以外的手机充电1小时。
这个实验在两座相隔1.5公里的大楼间完成的。通过在其中一个屋顶安装激光发射器,另一个屋顶安装对光板,并且在对光板上加入了常规移动电话充电端口,能为手机进行充电。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对光板长度只有10cm,但依然精确地接收到了激光。
这证明在技术上,激光充电是可行的,但在商业化之前,还有数道门槛需要跨越,比如安全问题、小型化、能量转换效率等等,这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改进和验证。
专利权
《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专利权的决定,发给专利证书。1992年12月31日以前申请获得的发明专利权保护期为申请日起十五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期为申请日起五年,期满前专利权人可申请延展三年。1993年1月1日后申请获得的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为申请日起二十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申请日起十年。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公开发表过、没有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尽管申请专利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公开,但在一定的期限内提出专利申请的,仍然具有新颖性。
我国专利法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6个月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
1)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
2)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3)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即不造成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或者资源的严重浪费,不会损害人体健康。如果申请专利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缺乏技术手段,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违背自然规律,或利用独一无二自然条件所完成的技术方案,则不具有实用性。
我国专利法规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为新颖性和美观性。新颖性是指申请专利的外观设计与申请日以前已经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与申请日前已在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美观性是指外观设计用在产品上时能使人产生一种美感,增加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